第三十八讲 思想解放 历史转折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思想解放了,才不会被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所束缚,才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就在1978年5月,一篇文章掀起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新高潮,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我国也迎来了社会发展的转折点。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让全民思想得以解放。

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新华社向全国转发。文章明确指出,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原本计划开20天的会议,却因为讨论热烈、发言积极,一直到12月15日才结束,足足开了36天。
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个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图为陈云(左)和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这次会议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由于前期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牢了基础,工作准备充分,指导思想明确,会议取得重大成果。
12月22日晚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闭幕大会。大会通过关于增补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全会讨论了加快农业生产问题和1979年、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公报明确表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根据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

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会议公报
改革开放的“立春”
12月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这一天是冬至,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立春”。从这一天开始,中国走出了1957年下半年以来长达21年的“左”的阴影;从这一天开始,中国走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腾飞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完成了这次华丽转身后,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图为会议公报
历史意义

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一是它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此刻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拋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二是它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三是以它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
2025-09-11
-
2025-07-31
-
2025-07-12
-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