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讲 红色割据 星火燎原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并没有让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失去信念。相反,他们前赴后继,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的火种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自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始,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人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各根据地的联系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从革命的摇篮到共和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燃遍全国,最终夺取了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01创建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许多人纷纷响应,很多有志青年也加入了进来。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由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井冈山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这里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王佐部驻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驻在井冈山北麓的宁冈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图1 井冈山)
02历史沿革
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粉碎了敌人第一、二次围剿。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共产党组织,建设红色政权,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进行“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军民的伟大实践为开辟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2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主要内容是:第一,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第三,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士兵委员会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在党支部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化娱乐生活,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

(图3 三湾改编)
2 水口建党
部队到酃县水口村后,毛泽东在叶家祠堂主持了六名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各连党代表都来参加。他详细地解释了入党誓词的意思,然后带着六名新党员举起右手宣读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务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不久,各连的党支部都先后建立起来。支部布置党员要做好三件事:学习目前的形势;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除顾虑;培养和发展新党员。连里的政治空气逐渐浓厚,党员数量逐渐增多,各种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图4 水口建党)
3 周边组织的建立和恢复
在军队内部建党的同时,毛泽东也抓紧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他采取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发展的做法,要求大家在斗争中重建和发展党的组织。他还从军队里抽调一批有政治工作经验的部队干部,到农村基层去开展建党工作。
4 袁王武装的改造
毛泽东多次同袁文才、王佐谈心,既肯定他们反对土豪劣绅的革命精神,又指出他们受封建帮会影响、政治目标不明、阶级界线不清等问题,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抓紧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绿林式农民武装的教育改造工作。一九二八年二月中旬,袁、王部队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队正式合为一体。

(图5 左:袁文才 右:王佐)
5 纲领的提出
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1927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宁冈县总结战斗经验时,为红军规定了这三项任务。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就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向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1月,我军攻占遂川县城后,毛泽东认真总结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就是在遂川形成的。

(图6 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6 毛朱会师
到1928年二月,工农革命军由不足一个团发展为一师两个团,并且同当地农民运动紧密结合,摧毁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旧政权,建立起新的工农政权以及赤卫队、游击队。土地改革开始了试点,取得初步经验,但尚未普遍展开。一个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初步矗立起来,打开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四月二十四日前后,毛泽东率第一团返回宁冈砻市,同先两天到达砻市的朱德、陈毅的部队会合,将两部合并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年六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毛红军的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一的件大事,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力。

(图7 毛朱会师)
7 二破围剿
毛泽东、朱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决。在这一军事原则的指导下,他们接连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两次“进剿”。在毛泽东领导下,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都有很大发展,以分田为中心内容的土地改革在边界范围内全面展开。

(图8 二次反围剿形势)
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2 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3 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地区的土地革命,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大变动。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
4 广大贫苦农民从分得土地这个活生生的事实中,看清了红军确实是为他们的利益奋斗的,就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04历史评价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05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具体内容就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也需要大学生去奋斗。我们应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领会井冈山精神,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树立艰苦奋斗意识,培养勇于创新能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弘扬井冈山精神,在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中增强本领、砥砺前行。

1 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我们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积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用知识武装自己,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人生各阶段树立目标,坚定信念,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2 树立艰苦奋斗意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但不应该忘记曾经历史的血泪,不应该忘记无数仁人志士,无数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头脑的情清醒,了解国情,认清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被谣言和不良言论所误导。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实现人生价值。
3 培养勇于创新能力
第一,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发现,勇于探索,乐于创新。要有批判精神,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第二,要有创新思维,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思维的创新提供可能。
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价值观对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导向和制约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也起着导向作用,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对个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培养优良品德观,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2025-09-11
-
2025-07-31
-
2025-07-12
-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