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之二】穿越时空隧道 追忆延安岁月 滋养初心 淬炼灵魂
发布日期:2021-04-11

关于此次延安之行的党史教育学习,再一次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还是写点什么吧!

关于延安,我其实并不是很陌生,就近十年来平均几乎每年都会与之亲近。但是关于其深层次的历史影响和当今现实意义、社会价值,也不敢言有什么多么全面熟知和精深的体悟。延安,从儿时以来的中国现代历史教科书学习、从爷辈父辈们的碎碎念念中,总感觉延安有一种无形的魔力,使人感到无比的神圣、神奇、神秘,不可思议。愈是近之,愈是畏之而后远敬之。

越是缺乏深刻认知,越是可以浮在表层而天马行空、信手涂鸦,因为无知,则可信口开河。反之,则愈感神圣而不敢言之,“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不计其数的专家学者对共产党在延安这片滚烫的热土上创造的奇迹,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学习和研究,因为其太博大精深和不可思议了。新时代的学习借鉴意义,又以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生生不息,其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外延又保持了超越时空的先进性,日久更见其光芒,尤其是建党100周年之际更加炙手可热。一切又仿佛回到党中央在延安的那个年代,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号角吹响之后,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党员干部再现了到“延安去”的宏大盛况。

“到延安去!”曾经是响彻中国大地最响亮的口号;“到延安去!”曾经是无数革命志士最强烈的心灵呼唤;因为,到延安去!那里有救亡图存的希望!1939年初的《申报》曾刊登载过一篇《延安行脚》描述道:“上万的人已经到中国西北角的“新圣地”去了。不分国别、不分身份、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男的、女的,年老的、年轻的、年少的,剧人、画家、学者、士兵、哲学家、新闻记者、传教士、教徒、医生、老师、工人、农民、叫花子……,络绎不绝,满怀期待、满腔热血,奔赴世人心中的“革命圣地”、自由民主的“新世界”。这是现代的最奇特的“参圣”旅行。现在通过一些陈列的老照片中也能想象到那时的场景,感受到延安当时巨大的吸引力。

事实也证明,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让奔赴而来的“粉丝们”失望。在其命运未卜、生死存亡之际到达延安后的十三年,迎来了重大转折,从此一路开挂,改变了中国历史,由被动变主动,一路以星火燎原之势迎来高光时刻,推动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再向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转变,最终走出延安,带领全国人民夺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建立新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属于历史,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延安精神依然是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

学深悟透用好延安精神,则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没有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延安精神对中铁水务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启发,就是坚持创新和发展真理,不断探索创新、自我修正,保证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航向和路线不会错,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脱离实际、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历史规律的发展路线图。不断解放思想、持续探索创新,既不能惟理论搞虚无主义,又不能惟实践只讲经验主义,坚持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为人民服务必须落实在体现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只有如此也才能千方百计争取、改造、吸收和凝聚一切可用力量,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广泛建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改造了、吸收了、凝聚了、团结了各方力量,最大化的巩固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力量源泉,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对中铁水务的高质量快速发展也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把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项硬指标重点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标志,是一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创造精神,是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俭的高尚品德和保持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工作作风。毛主席指出:“大生产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为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继续坚持长期抗日,缓解军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扼杀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企图,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军民关系,保证我们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物质保障。从现实意义上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然是中铁水务做大做强和保持基业长青的最根本性要求,也是当代人工作学习生活、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柱,这也与当下落实股份公司关于严格执行作风建设规定,落实“勤俭办企业十不准”要求不谋而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也应始终谨记“革命人亦是普通人”,我们享受的是前人披荆斩棘而来的幸福,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以昂扬锐气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在烈火中锻造真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行。